國家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是國家發改委最新規劃的國家級研發平臺,由原“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升級而來,是國家創新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以國家和行業需求為出發點,堅持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暢通科技成果及時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渠道,催生新產業、推動產業深度轉型升級,推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創新,加快科研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
近期國家發改委發布的《關于向社會公開征求<企業技術中心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意見的公告》中提到一點:“第四章 鼓勵政策——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評價為優秀的企業技術中心優先牽頭組建國家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國家新興產業創新中心等國家級科技創新平臺基地”。
國家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

■ 從“工程研究中心”到“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這之中到底有哪些關鍵點值得關注
(1)從“工程研究中心”更名為“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既是創新平臺清理規范的要求,是為了優化整合資源,歸并交叉重復、定位模糊的機構,也是國家對科技創新平臺功能定位、支持方向的精準優化,旨在統一規范科技創新平臺體系,避免重復建設和資源分散。
(2)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區別于一般的研發實驗室,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以科技成果的工程化和產業化為核心目標,更加注重“工程化能力”的提升,著力解決技術成果產業化的難題,切實增強科技成果的轉化能力和轉化效率,實現技術的工程化落地,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強調從“技術研發”向“工程化+產業化”轉型,聚焦創新成果的中試、場景應用和行業擴散,推動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它的目的是為了解決技術成果產業化“最后一公里”的難題。即:創新不是把新技術發明出來,而是走向市場,實現技術的工程化落地。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正是打通這“最后一公里”的關鍵載體。
(3)從“重投入”到“重產出”,更注重經濟效益、成果轉化、行業貢獻等實際產出貢獻,內容聚焦于實際在研項目(尤其是產學研合作)、知識產權創造(如發明專利申請的數量)和成果。
■河南省會不會出臺省級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
根據國家發改委關于清理規范科技創新平臺基地的要求,原“工程研究中心”已更名為“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河南省雖尚未正式設立“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但已有的工程研究中心在功能和定位上與之高度契合,且未來可能根據國家政策調整進行更名和整合。
目前,內蒙古、黑龍江、安徽等省份已率先開展省級平臺的調整和新認定工作,河南省雖尚未公布具體更名計劃,但作為國家政策的響應省份,未來可能跟進調整。
■有意申報的企業,提前做哪方面的規劃
1、提前整合資源
有申報意向的單位都應該提前整合技術、人才、資金等資源,特別是加強與行業上下游企業、高校院所的協同合作,明確各方的分工,形成優勢互補的創新聯合體。
2、政策導向與創新能力布局
申報方案應緊扣國家戰略方向,提前規劃中心的研發方向和技術路線,特別是在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現代工程技術、顛覆性技術等方面布局,突出平臺在概念驗證、中試驗證、新場景應用等方面的功能。
■有意申報產業技術工程化中心的企業,可從以下方面提前規劃:
1、資源整合與協同合作
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上下游企業的合作,組建創新聯合體,明確各方分工,共享技術、人才、設備等資源。
建立產學研合作機制,共同開展研發項目,推動技術成果的轉化與應用。
2、研發方向與技術布局
緊扣國家戰略和行業需求,聚焦關鍵共性技術、前沿引領技術等,明確研發方向和技術路線。
提前布局知識產權,申請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軟件著作權等,提升技術競爭力。
3、人才隊伍建設
組建結構合理的研發團隊,引進和培養高水平技術帶頭人,要求具備碩士及以上學歷或高級職稱。
4、財務規劃與資金保障
合理規劃資金使用,保障工程化中心的建設、運營和成果轉化所需資金。
5、運行機制與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科研管理機制和運行機制,包括研發項目管理、知識產權管理、成果轉化管理等制度。設立技術委員會,由外部專家和內部人員組成,為中心提供技術咨詢和指導。
6、科技成果轉化與應用
加強與市場的對接,推動技術成果的產業化應用,提供成果轉化證明材料。參與行業、國家標準制定,提升技術話語權和市場影響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