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3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重點審議了《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工作條例》與《二十屆中央第四輪巡視情況綜合報告》,體現中國生態環保工作的制度化、常態化、政治化三重信號,折射出中共中央對“綠色轉型”作為高質量發展基石的長期戰略性定位,尤其是在“雙碳”目標與生態文明寫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之后。
2
2025年全國“兩會”雙碳內容。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扎實開展國家碳達峰第二批試點,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加快構建碳排放雙控制度體系,擴大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行業覆蓋范圍。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建立產品碳足跡管理體系、碳標識認證制度,積極應對綠色貿易壁壘。
3
生態環境部《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覆蓋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工作方案》,鋼鐵、水泥、鋁冶煉行業正式納入全國統一的碳交易市場。
4
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工業企業和園區數字化能碳管理中心建設指南》。
5
工信部、國家發改委等聯合發布《鋁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方案(2025—2027年)》,提出創建一批達到環保績效A級水平的標桿企業,打造一批減污降碳協同標桿企業。加快建設有色金屬行業綠 色低碳公共服務平臺,支持開展綠色鋁產品認證。
6
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發布《關于促進可再生能源綠色電力證書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意見》,到2027年,綠證市場交易制度基本完善,強制消費與自愿消費相結合的綠色電力消費機制更加健全,綠色電力消費核算、認證、標識等制度基本建立,建立綠色電力消費認證機制。
7
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發布《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通用實施規則(試行)》和中國產品碳足跡標識,這是我國首個系統性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文件。該文件的發布,標志著構建全國統一的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工作取得關鍵突破。
8
江蘇省無錫市政府辦公室印發《無錫市零碳園區建設三年行動方案(2025—2027年)》,以打造零碳園區為主要任務,推進零碳工廠、源網荷儲一體化項目、虛擬電廠、零碳服務機構4大配套行動,建立“1+4”工作體系,著力構建以園區為主陣地的零碳產業生態體系,以點帶面推動全市經濟社會發展加快綠色轉型。
9
浙江省印發《2025年碳達峰碳中和工作要點》,明確要加快建立以區域碳預算、行業碳管控、企業碳管理、項目碳評價、產品碳足跡為重點的碳排放雙控制度,扎實推進“6+1”領域綠色低碳轉型;浙江省啟動零碳工廠培育計劃,計劃每年遴選10家標桿企業,提供綠色金融支持。
10
河南省工業和信息化廳印發《關于遴選2025年工業廢水循環利用標桿企業和園區的通知》和《河南省循環再生工業園申報方案編制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