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認監委近日發布《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通用實施規則(試行)》(以下簡稱《規則》),并且發布了中國產品碳足跡標識,這是我國首個系統性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文件,標志著構建全國統一的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工作取得關鍵突破。該文件已于2025年3月17日起實施。
該制度文件是繼《GB/T 24067-2024溫室氣體 產品碳足跡量化要求和指南》之后的又一國家層面的碳足跡規范性文件。《GB/T 24067-2024》屬于核算原則指導文件,是我國首個產品碳足跡核算的通用技術標準,是在ISO 14067的基礎上修訂和完善,規定了碳足跡量化的研究范圍、原則、方法及數據質量要求,為產品的碳足跡核算細則提供基礎框架。可以簡單理解為,碳足跡核算屬于核算過程原則統一,而碳足跡標識屬于結果展示統一。這一制度的出臺,不僅填補了國內碳足跡認證體系的空白,更意味著我國在“雙碳”目標下的綠色治理邁入新階段。
本次發布的《通用實施規則》是開展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活動的重要技術文件,該文件明確了認證的適用范圍、認證模式、認證流程、標識樣式及管理要求等關鍵內容,對于規范開展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活動具有重要的指導作用。
產品碳標識認證范圍
本文件適用于由國家認監委統一發布的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目錄中的產品,其他產品的碳足跡標識認證活動可參照使用。2024年發布《市場監管總局等部門關于開展產品碳足跡標識認證試點工作的通知》中試點產品包括鋰電池、光伏產品、鋼鐵、紡織品、電子電器、輪胎、水泥、電解鋁、尿素、磷銨、木制品10類重點產品。
產品碳標識認證模式
初始檢查+產品碳足跡核算+獲證后監督
產品碳標識認證程序
碳標識不僅是一張“環保標簽”,更可能成為影響市場選擇的關鍵因素。研究表明,消費者對低碳產品的支付意愿正逐年提升。通過直觀展示碳排放數據,碳標識制度有望推動“綠色消費”從理念轉向行動。我國產品碳足跡標識主體采用綠色調,通過“腳印”圖案巧妙展現碳足跡概念,以數字格式清晰呈現產品碳足跡量化結果,消費者能夠直觀、便捷地獲取產品的碳排放信息,從而做出更符合綠色理念的消費選擇。當越來越多的消費者傾向于選擇低碳產品時,市場將促使企業加大綠色研發投入,形成綠色生產與綠色消費的良性互動。
產品碳標識認證制度的推行,對企業而言既是壓力,又是機遇。一方面,通過對產品碳足跡的核算和認證,企業能夠清晰了解產品在生產過程中的碳排放情況,進而有針對性地優化生產工藝,采用更加環保的原材料和生產技術,降低產品的碳排放。另一方面,碳標識讓消費者直觀了解到產品的碳排放信息,當消費者更愿意為綠色低碳產品買單時,企業也必然面臨被迫調整生產方法以滿足市場需求,從而形成良性循環,促進綠色生產升級。在短期內,碳足跡核算可能增加成本,但長期看,低碳轉型將幫助企業降低能源依賴、提升品牌價值。當然,制度的成功實施離不開多方協作,政府需加強數據共享與監管,企業應主動擁抱低碳轉型,消費者則可通過購買選擇推動市場變革。唯有如此,碳標識才能真正成為我國綠色發展的“通行證”,而非流于形式的“綠色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