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長期特別國債是以國家舉債的形式募集資金,用于支持國家的長期發展和特定項目的實施。這些資金旨在支持國家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的安全能力建設(兩重)和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兩新),推動科技創新、城鄉融合發展、區域協調發展、糧食能源安全以及人口高質量發展。
2024年10000億超長期特別國債用于支持“兩重”7000億、“兩新”的3000億已全部下撥到位。2025年1月8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財政部聯合發布了《關于2025年加力擴圍實施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政策的通知》(發改環資〔2025〕13號),該通知明確了2025年“兩新”政策的具體實施措施,其中特別提到了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對“兩新”政策的支持。2025年,國家繼續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進一步增加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規模,以支持“兩新”政策的深入實施。
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兩新”方面中的工業領域設備更新改造還是會依據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24年5月23日發布的《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中重點行業要達到的目標實施。
一、支持方向
2025年根據《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在工業領域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可用于支持以下方向:
淘汰落后低效設備:鼓勵企業更新應用高技術、高效率、高可靠性的先進設備和試驗檢測設備。
推動綠色化發展:加快生產工藝和設備的綠色化改造,建設綠色工廠。
促進智能化轉型:推廣智能制造裝備,開展數字化、智能化改造。
提升本質安全水平:對石化、化工等老舊裝置進行安全改造,提升行業安全水平。
二、申報要求
為了確保資金的有效利用和項目的高質量實施,超長期特別國債的申報要求可能會放寬,具體包括:
項目成熟度要求:項目應是改擴建項目,且固定資產投資不低于2000萬元(2025年可能會降低到500萬元)。新開工改擴建 項目須具備充分的前期研究工作,確保能在2025年底前開工建設;已經建設的改擴建項目需在2023年1月1日之后開始建設,并能在2025年形成較大規模的實物工作量,且不能超過工期的80%。
前置性條件合規:項目需完成立項、審批、備案、規劃選址、土地預審、能評、安評、環評等前期手續,確保項目合法合規。
資金來源保障:項目建設資金必須來源完備,確保資金鏈條完整,避免資金短缺影響項目實施。
避免重復申報:已經完工或投資完成超過80%的項目不得申報,已獲得國家中央資金支持的同類項目也不得重復申報。
三、申報條件
申報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的項目,除了滿足上述要求外,還需符合以下條件:
符合支持范圍:項目必須符合《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中的重點支持領域。
技術水平和標準:項目應采用先進工藝、技術和裝備,改造升級后不屬于《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的限制類或淘汰類目錄。
信用記錄良好:申報單位須具備良好的信用記錄,沒有嚴重失信記錄。
設備更新要求:設備更新需淘汰超期服役的老舊設備,不支持僅新購設備;改造需在原有場地進行,不得涉及新建建筑。
四、申報流程
申報過程遵循“自下而上”的原則,具體流程如下:
項目單位申報:項目單位需通過國家重大建設項目庫錄入項目基本信息,并推送至屬地發改部門。同時,準備詳細的項目申報材料,包括資金申請報告、項目審批文件、資金承諾函等。
地方初審與上報:屬地發改部門及行業主管部門會對項目進行初步審核,符合條件的項目將進入國家三年滾動投資計劃庫,并逐級向上報送。
省級評審與推送:省級發改部門會聯合相關部門對項目進行評審,確保項目符合國家政策導向和資金使用要求。評審通過的項目將推送至國家發展改革委進行最終審核。
國家審核與資金撥付:國家發展改革委將組織第三方咨詢機構對項目進行復核,并根據復核結果下達投資計劃,撥付國債資金。
2025年依照《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下的超長期國債申報,不僅要求項目符合國家重大戰略決策和支持領域,還對項目成熟度、前期要件、資金來源等方面提出了相應要求。申報單位應按照政策要求提前準備材料,確保項目成功申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