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5年資金發放情況回顧
2025年8月13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宣布——總規模達1880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設備更新投資補助資金已全部下達,支持范圍涵蓋:工業、用能設備、能源電力、交通運輸、物流、環境基礎設施、教育、文旅、醫療、住宅老舊電梯、電子信息、設施農業、糧油加工、安全生產、回收循環利用等重點領域。本輪資金支持約8400個項目,帶動總投資規模超過1萬億元,為產業升級和設備更新注入強勁動力。
延伸閱讀(超級鏈接):
1、2:詳細剖析首批項目申報過程中的常見問題與潛在風險,為企業后續申報提供寶貴經驗,助力企業少走彎路。
2、:全面梳理申報流程的每一個環節,從項目籌備、材料準備到申報提交、驗收評估,為企業提供一站式指導,確保申報工作順利推進。
二、2025年申報與分配和資金下達釋放的信號
2025年超長期特別國債項目的遴選、分配以及資金下達過程,清晰地釋放出三大重要信號,為企業2026年提前布局提供了明確指引:
1、審核標準更加細化:對能效水平、投資規模、資金閉合等方面提出了更明確的要求。
2、資金投向精準聚焦:資金投向更加明確地聚焦于產業鏈安全、重大技術裝備攻關以及新興產業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3、所在地主管發改部門初審環節更加嚴格:隨著國債政策影響力不斷提升,申報項目數量呈現出持續增加趨勢,地方初審在項目篩選中的把關作用進一步凸顯,對能否進入最終評審階段具有重要影響。
4、資金管理趨于閉環化:全過程監管和一票否決機制得到了嚴格執行,從項目申報、資金撥付到項目實施、驗收評估,每一個環節都處于嚴密監管之下。
三、2026年儲備趨勢
2026年,企業在儲備項目時應緊緊抓住以下四大核心方向,精準發力,提高項目獲批的成功率。
1、企業應深入研究工信部發布的《工業重點行業領域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指南》,結合自身實際情況,聚焦石化、鋼鐵、有色金屬、建材、機械、汽車、船舶、紡織、輕工、醫藥,以及電子信息、安全生產、設施農業等重點方向,確定項目所屬的行業領域。
2、圍繞節能降耗、碳減排、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等方向進行設備更新改造升級的企業,將更易獲得政策支持。
3、企業申報時提前設定的經濟效益、節能減排、生產效率、資源利用等可量化、可驗證的績效指標,要確保相關數據真實、完整、可追溯。
四、企業搶先布局注意事項
1、前置儲備準備
企業應在2025年四季度前完成項目的立項、可研、環評等前期手續,確保項目順利進入地方項目庫(項目儲備)。提前開展項目前期工作,不僅可以為項目實施爭取更多的時間,還能展示企業的決心和實力,提高項目在地方項目庫中的排名。
2、政策對接
企業應積極主動地與當地發改、行業主管部門保持密切的溝通,確保信息暢通。通過參加當地舉辦的政策宣講會、座談會等活動,或者關注壹定发科技集團的微信公眾號,及時了解政策動態和申報要求,獲取第一手信息。
3、技術方案成熟
企業應優化技術路線、設備選型和產能規劃,確保技術方案的可行性與競爭力。在技術路線選擇上,要充分考慮行業發展趨勢和自身實際情況,選擇具有先進性和適用性的技術。在設備選型方面,要注重設備的性能、質量和售后服務,選擇國內知名品牌和優質供應商。產能規劃要根據市場需求和企業自身實力進行合理安排,避免產能過剩或不足。